【壯觀推介】西和乞巧節(jié)
與七夕有關的“乞巧”習俗在全國許多地方已弱化或消失,但令我們驚喜的是,在我省隴南市的西和縣,它仍原汁原味地被保留下來,并且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中國(隴南)乞巧女兒節(jié)。
1 織女善織“云錦天衣” 離七夕佳節(jié)(8月18日)漸近,從人教版的小學教材中看到了一篇精讀課文《乞巧》,它選用了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也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颉<壹移蚯赏镌,穿盡紅絲幾萬條。 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jié)”“少女節(jié)”。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 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 有人說,乞巧與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有關。在晴朗的夏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像一座天橋橫貫南北,天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便是牽牛星和織女星。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才是他們相會的日子,寂靜的夜晚,無數喜鵲飛上銀河,為牛郎和織女搭起天橋。如果這天的深夜站在葡萄樹下,仔細去聽,還能聽見牛郎與織女的對話。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詩人林杰的《乞巧》這首詩淺顯易懂,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盡管牛郎織女的故事依然膾炙人口、婦孺皆知,七夕之夜,人們依然會仰望星空,尋找“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牽牛織女星,但很多地方其實早已不過七夕節(jié)了。與七夕有關的“乞巧”的活動在全國許多地方已弱化或消失,但令我們驚喜欣慰的是在我省隴南市的西和縣,這些習俗仍然原汁原味地被保留下來,并且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中國(隴南)乞巧女兒節(jié),傳承之久遠、唱詞之淳樸、歌舞之精彩、情感之真摯、儀式之完整、人數之眾多,在國內獨一無二,絕無僅有,是中國古代乞巧民俗的“活化石”,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女兒節(jié)”,是全國范圍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七夕節(jié)日民俗活動之一。 節(jié)會的核心區(qū)域之一就在距西和縣城5公里的姜席鎮(zhèn)。這里青山疊翠,綠樹環(huán)繞,晚霞湖像一枚翡翠,靜靜地躺在群山的懷抱里。 相傳,天上織女“年年機杼”,善織“云錦天衣”,因此,人們尊稱織女為“巧娘娘”。
2 特殊的日子比過年還熱鬧 對于巧娘娘的喜愛,實際上是中國古典文化中對于“女紅”的尊崇。 女紅是指女性紡織、刺繡、縫紉的技藝,又稱“女工”或“女功”!逗鬂h書》記載漢代四川“沃野千里、女工之業(yè)覆衣天下”。《漢書·景帝紀》“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農事傷,則饑之本也。女紅害,則寒之原也! 樸素地說明農事與女紅是最重要的民生,對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舉足輕重。 誰是第一個拿起針線的女性已無從可考,在古老的傳說里是黃帝的妻子嫘祖發(fā)明了養(yǎng)蠶繅絲織帛,并悉心向部落里的女性們傳授技藝,由此也就開始了中國女紅的歷史。 在西漢水流域的西和、禮縣,七夕似乎與鵲橋相會的神話關聯(lián)不大,這里的七月七,是民間神圣的七巧女兒節(jié),是當地少女一年一度的盛裝聚會。 青春正盛的她們,誰不愿意成為一個心靈手巧的姑娘呢? 在田間阡陌,在湖岸河邊,每年農歷六月三十晚上開始,年輕的姑娘們懷著對巧娘娘虔誠的心情,翹首期盼,迎請織女來到人間,祈求巧娘娘賜以聰慧、靈巧,當地人稱其為“乞巧”。祭祀活動一直持續(xù)到七月初七晚上,分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送巧七個節(jié)段,姑娘們?yōu)樽约盒腋C篮玫纳罘序v著。一位泥胎的巧娘娘身著霞帔坐在中堂,大家叩首膜拜。姑娘們用歌聲抒發(fā)的,是西漢水養(yǎng)育的女兒們對傳說中巧娘娘的祝愿,也是對自己花樣年紀的祈福。待嫁閨中的姑娘描著青黛,穿上彩衣,花枝招展地游走著,粉面桃花的臉上洋溢著青春的微笑。她們用自己的巧手扎起花束,炸上油香,端上供果,站在巧娘娘的神龕前,虔誠地齊唱《迎巧歌》:“每年有個七月七,天上牛郎配織女。巧娘娘蓮花臺,南天門你開開,把我巧娘娘送出來。一片天兩片天,我把巧娘娘接下凡。巧娘娘穿的緞子鞋,我打高山接你來,巧娘娘穿的偏帶鞋,我打河邊接你來……”美妙的歌聲傳遍仇池大地,在盛夏的河谷升騰,傳遞著姑娘們的喜悅,唱出她們內心的期待,期望自己有一手好女工,做一手好茶飯,嫁一位好郎君…… 乞巧文化,是起源并流傳于西漢水流域的秦人遺風,是一種集信仰崇拜、詩詞歌賦、音樂舞蹈、工藝美術、勞動技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節(jié)日民俗文化活動。為了更加規(guī)范地傳承保護乞巧民俗文化,每年暑假期間,姜席初中都要組織學校乞巧研習所的乞巧隊員參加一年一度的乞巧節(jié)。學校還開設了校本課程《校園乞巧情》,組織學生成立乞巧興趣小組,并編制校本教材《千年乞巧情,神秘女兒夢》。 乞巧,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穿越浩瀚的歷史長河,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西漢水沿岸的許多村莊,一直傳承著這樣隆重而盛大的儀軌,每年從七月初一前夜到七月初七深夜結束,過去,也許是因為生活的窘迫與無奈,未出嫁的姑娘通過對巧娘娘的膜拜,乞取智慧、乞取嬌容、乞取生活的技能,從而希望自己的生活幸福,但到了經濟和文化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動,是傳承千年的古老民俗,也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辛勞一年的女性們的狂歡節(jié),特殊的日子甚至比過年都熱鬧。
3 最可親的笑容溫暖地注視塵世 每年一到隴南乞巧女兒節(jié)的盛會,晚霞湖環(huán)湖路上立刻陷入了嘉年華的節(jié)奏,人們如潮水般從四面八方涌來,新建的悅湖廣場上人山人海。為了一場傳承千年的歡聚,為了自己心中蟄伏一年的等待,人們不辭辛勞,步行來到晚霞湖,聚攏在湖邊巧娘娘的塑像周圍。 夜色漸漸漫過晚霞湖的蘆葦,漫過無邊的荷塘,漫過如潮的人流。漢白玉砌成的走廊上,姑娘們面對紙糊的巧娘娘齊刷刷跪成兩排,帶頭的姑娘焚香點蠟,燃紙放炮,大家雙手合十,對巧娘娘深深叩拜,齊聲唱出迎巧歌:“六月三十天門開,我請巧娘娘下凡來,巧娘娘,下凡來,給我教針教線來……” 悠長的歌聲劃過夜空,在空曠的天際回蕩,時間似乎凝滯了,恍惚間,南天門徐徐打開了,一朵祥云緩緩出現(xiàn)在天空,乞巧姑娘們接上從天宮里走來的巧娘娘,一路唱著:“一炷香,兩炷香,我把巧娘娘接進莊;巧娘娘,想你著,我把巧娘娘請下凡……” 細聽乞巧儀式唱詞的內容,內容也極為豐富,要么表達對巧娘娘(織女)的思念和崇敬之情,要么贊頌美麗真摯的愛情,要么吟唱西和優(yōu)美的風光,或者諷誦世態(tài)人情,內容多樣,內涵豐富。乞巧儀式曲調也很豐富。乞巧歌曲的曲調有三種,即祈神祭祀類歌詞、生活勞動類歌詞和歷史時政類歌詞,但歌詞內容豐富,數量很多,舞蹈有迎巧詞、潑又潑調;跳麻姐姐、乞巧歌舞、“打十”舞等。道具有巧娘娘像、五谷供果、巧芽、手袢、頭飾、云肩、拂塵、樂器等乞巧器具,以及剪紙、刺繡、泥塑等工藝制品。 聽到姑娘們的歌聲由遠而近,接巧的人們自覺讓開一條通道。早在上房等待的女主人,雙手接過姑娘們請來的巧娘娘,恭恭敬敬安放在桌上留出的空位置上,引導乞巧姑娘點三根香,燒三刀黃表紙,磕三個頭。姑娘們從門里一直到院子齊齊跪下叩拜,歌聲又一次唱起:“七月初一天門開,我請巧娘娘下凡來,巧娘娘請到神桌上,天天給我教文章;巧娘娘請上蓮花臺,天天教我繡花鞋……” 中堂上供奉著的巧娘娘,在那香煙升騰的瞬間,仿佛以最可親的笑容溫暖地注視著塵世,她被姑娘們恭恭敬敬供奉在自己的心尖尖上。從此,那些無處訴說的私話,有了傾吐的對象,那些無從實現(xiàn)的想法,有了期盼和念想……
[編輯:甘肅壯觀天地旅游客運有限責任公司] [返回頂部] |
精彩推薦
- [注意]平臺公約
- [圖文]甘肅壯觀天地旅游客運有限責任公司安全生產公告
- [圖文]美女與野獸——-雙石門——原生態(tài)之美
- [圖文]老棒子
- [圖文]山水間 開滿一片花的向往
- [圖文]壯觀全程服務全省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
- 壯觀旅游舉行“公益壯觀 花海大坪”一日游聯(lián)誼活動
- [圖文]浪吧之采點扎尕那——觸動從眼睛到靈魂,滌蕩從毛孔到發(fā)梢
- [圖文]壯觀旅游首秀大敦峽掠影及9月4-10號活動公告
- 省交通運輸廳專題部署冬季道路運輸安全工作
- 中國已連續(xù)四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費國
- 交通意外事故,誰來承擔賠償責任(案例)
- 汽車租賃合同下載
- 安全檢單下載
- 派車單下載